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提出过"有教无类"的理念, 其强调的便是平民教育和教育公平。然而,今天全国各地的"贵族 班"教育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,我们只能慨叹被呼吁了两千多年的教 育公平,直至今天还未能得到全面而真实的践行。联想到之前饱受舆 论批评的湖北黄石小学贵族班,这已经不是我们第一次听说贵族班 了,在当前教育产业化趋势愈演愈烈的状况下,相信黄石和灵璧的贵 族班只是冰山一角而已,还有更多的贵族班潜伏在各个角落未被揭出 而 已 。 贵族班和普通班之间在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上的差距不禁让人想 起了社会学上的"马太效应",强者更强,弱者更弱。现实的情况是, 占有更多社会资源的富人通过现有资源为下一代获取更好的教育资 源,而社会资源有限的穷人后代只能分享有限的教育资源,起点的不 公,造成的直接结果便是社会流动趋于停滞,富人的后代通过良好的 教育继续上代的辉煌,穷人的后代则继续贫困。 特别是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情况下,人为地将教育资源割裂划分, 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。贵族班造就的是教育不公,教育不公则进一步 影响社会精英的再造与循环。在一个教育不公的社会,社会精英循环 的难度可想而知,社会流动的活跃程度也将大幅下降,那么这于一个 社会的自然资源、物质财富、人才资源的合理分配使用都是极其不利 的。 如同科举制诞生前的时代,士族和庶族之间等级森严,国家人才 的选拔、社会精英的流动完全为门阀士族所把持。于是,富过三代者 比比皆是,穷者益穷更是不胜枚举。但是,这样的社会注定了其创造 力与发展上的局限,因此,直至科举制被创造,人才重新得到流动, 社会精英开始循环的唐宋之后,中国才迎来了文明发展的又一个高 峰。
|